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山西高考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考生填报志愿指南 填报平行志愿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来源:太原晚报 2015-6-25 7:48:42

考生填报志愿 听听专家咋说
  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报志愿。如何让自己的分数"物有所值",选择最优学校,发挥出最大作用?在填报平行志愿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昨日,原在省招考中心工作的杨怀珠老师,根据多年招考经验,就考生和家长们会有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回答,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最有用
近几年院校投档和录取分数
  “网上有很多历年来录取的数据,朋友们也会建议报这个学校,或者报那个学校,我们也拿不定主意了!”一位考生家长说。面对铺天盖地的学校宣传材料、学科专业介绍,高考志愿填报的参考书籍和有关报考及录取数据,考生和家长几乎是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
  那么,哪些数据是最有用的呢?杨怀珠认为:“对考生选报志愿最有用的报考和录取数据,应该是近几年我省高考报名和高考成绩统计分析的相关数据,以及近几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我省录取新生的相关数据。”2012年我省在第一批本科录取中实施平行志愿投档方式,2014年又在第一、二、三批本科和专科录取中实施平行志愿投档方式,虽然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投档录取数据有所区别,但近几年传统志愿的投档和录取数据对于选报平行志愿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比如,一本A类院校录取的北京大学,2009年招生计划20人,第一志愿达线49人,录取最高分678分,最低分642分,实行平行志愿前,每年录取最低分高于一本线的分值基本上在100分以下,而2012年实行平行志愿的三年来,录取线超过一本线的分值均在120分以上,2014年达到134分;录取最高分高于一本线的分值也在170分左右。因此,想要报北京大学的考生,依据自己的成绩大概也有一个判断。

最优先
升学?就业?兴趣?
  “我爸妈想让我学法学专业,可是我不喜欢,我想学新闻”、“大学学费不便宜,如果分数差不多,我想报师范类院校,可以省点学费”……每位考生的兴趣爱好、未来志向、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填报志愿选择未来道路上,也会有所差别。那么,填报志愿时,应当优先考虑哪些因素,才能为将来之路打好基础?杨怀珠给出了几条思路。
  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又希望尽快升学的考生,可以优先考虑升学因素。把能保证被院校录取作为首要目标,其他因素放在其次,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作用,例如复读生、年龄偏大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考生。
  如果考生成绩比较好,也有把握上线录取,并且把将来毕业后求职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那就可以考虑就业优先。
  如果对是否被录取、将来能否顺利就业不作过多要求,而是以满足自己的爱好、特长等为主要目标的,可以优先考虑兴趣。具有突出发展潜力、成绩较好、年龄较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考生,可采取这种方式。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如果估计自己能够被录取,可以选择收费相对较低或奖学、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如果没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要求,可以把升学、就业、兴趣、成本等几个因素综合起来统筹考虑。

最适合
别纠结在几个关系中
  有的考生为了不“浪费”自己的分数,认为要精准地选择院校,能上一本 A, 就不上一本 B, 能上一本 B, 就不上二本 A。 杨怀珠说:“考生要处理好一本与二本院校之间的关系,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一定不能简单地以一本、二本或A类和B类,特别是一本A类和B类,来区分一所高校的好坏,要结合考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高考成绩、未来理想、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地域位置、校园文化氛围等,来确定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冷”与“热”的关系,考生也不要太纠结。“热门”专业不等于好或水平高,对某一“热门”专业,若各高校都盲目地扩招,超过社会需求,就会造成人才过剩和浪费。同理,对于某些“冷门”专业,无人报考,若高校缩减规模,使社会上对此人才供小于求,自然又变成了“热门”,例如,前几年各矿业大学的安全工程很少有人选报,安全人才短缺,近几年,我国许多煤矿事故频发,这方面人才需求又开始升温。
  “有些学校名字看起来很虎气,排名也挺靠前,不知道敢不敢报?”对于院校名称同院校内涵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家长和考生所困惑的。杨怀珠认为,“判断一所大学好坏最基本的标准是其办学实力、办学历史、校风和校园文化积淀。”他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简单地以国内外某些网站或媒体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一定要详细了解大学的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等内在情况。
  至于近年来出现的国内部分高校更换改名的现象,他也提醒家长们不要被某些贪大求阔的校名“镇住”了,“照此逻辑,麻省理工学院、威廉玛丽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都不是好大学了?”
  最后,杨怀珠告诉考生和家长,高校没有所谓最好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本报记者张晓丽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